受益网

苏州大学历届毕业证样本

2019-03-18 22:06   人气:  

苏州大学毕业证样本由高中生受益网搜集整理发布,如需查看模板请点击大学毕业证样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截至2019年3月,学校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3586亩,建筑面积158万余平方米;11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大陆第20位;设有26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本科生27258人,硕士研究生13685人,博士研究生3934人,留学生2207人。[1-6]国家重点学科

4个

院系设置

26个学院(部)。。校庆日

5月18日

地 址

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校本部)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独墅湖校区)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阳澄湖校区)。地 址

江苏省苏州市十梓街1号(校本部)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仁爱路199号(独墅湖校区)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济学路8号(阳澄湖校区)

院校代码

10285东吴大学

建校初期的东吴大学[9]

体育设施(2张)

东吴大学的渊源可以追溯到监理会在苏州和上海开办的几所学校。

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会(监理会于1939年与美以美会合并改名为卫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

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the buffington institute)。后并入上海中西书院(the anglo-chinese college,1882年创办)。

1899年,监理会决定在苏州开办一所大学。

1900年12月,该校董事会在上海组成,孙乐文被选举为新大学的首任校长。

1901年3月,宫巷中西书院迁入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东吴大学堂正式开学,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学生不足百人。是年6月24日,在美国田纳西州以“central university in china”名称注册。

1905年,开始招收12名大学生。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医和神学三科和附中数所(分别位于苏州、上海和湖州)。

1907年,首次授予首届毕业生沈伯甫学士学位,为中国第一个文学士学位。

1908年,在美国田纳西州注册名称改为“soochow university”。

辛亥革命之后,改称东吴大学。[10]

1915年,东吴大学法科在上海创办,后名东吴大学法学院,是中国在教授中国法之外惟一系统地讲授英美法的学院,为亚洲第一所比较法学院。[11-12]

1917年,美国化学家龚士博士指导的两名研究生获得化学硕士学位,是东吴大学授予的第一批硕士学位,也是迄今为止能够确定的中国第一批化学硕士。[13]

20世纪20年代以前,东吴大学的研究生教育涉及化学、生物学及文科专业,是中国现存高校中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的学校。1926年,东吴法科开始开设一年期的研究院课程,遂使东吴大学成为国内首个开设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大学。[14]

1929年,文理学院分为文学院及理学院。自此东吴大学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文学院及理学院在苏州,法学院在上海昆山路。1929年学校校政部会议通过第60议案,接受当时首任华人校长杨永清提议,以“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为中文校训,原文出自1923年元月孙中山先生墨宝。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

苏州蚕桑专科学校前身是史量才先生所办的私立上海女子蚕业学堂,创始于1904年。1911年改为公立,迁址于吴县浒墅关,定名为江苏省立女子蚕业学校(简称女蚕校)。[15]

苏州丝绸工学院

苏州丝绸工学院前身是1903年创办的上海私立女子蚕业学堂(最早可追述到1897年的浙江蚕学管),1960年定名为苏州丝绸工学院。[16]

苏州医学院

苏州医学院

1911年,清末状元、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创办了通州医院。

1912年3月,张謇与其兄张詧创办通州医院附属医科学校,4月通州废州立县,通州医院改称南通医院,学校随之改称南通医院附设医科学校。是年夏,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张謇、张詧出任校长。学校起初无校舍,借南通庙宇招生授课。张謇派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即回国协助张謇、张詧创办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校名和教学内容等基本仿效日本。创校初期,张謇请熊省之担任学校第一主任兼南通医院院长,并聘请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希贤(毕业于千叶医学专门学校)、赵铸(毕业于长崎医学专门学校)任教师兼医师。8月,张謇、张詧出资13700余元,将南通城南古庙昭武院改建为校舍。

1913年4月,建成房屋73间,回廊雨道37间。同年,张謇兄弟又出资16400余元,在学校附近购地11.7亩,扩建南通医院,供学生实习。

1914年6月,医院建成,张謇题写院名”南通医院“,后改称”附属医院“。12月,张謇题写校训:“祈通中西,以宏慈善”。

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校训

1916年1月16日,学校举行首届本科毕业典礼,张謇到会致训词,勉励学生“存不欺心”。

1917年,增设中医科,学制为预科1年、本科4年。张謇主张学生先学中医数年,然后再学西医,规定中医科学生毕业后再学西医科者免缴学费。

1918年7月,张謇出钱向德国购买x光机、手术器械、化学仪器等大小数百件,充实学校和医院。

1919年,张謇选派10多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去日本三井医院、顺天堂医院、上井医院进行毕业实习。之后又派教师和学生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大阪医大、神户医大等高等学校参观访问。

1920年,聘请德国医学博士夏德门任医院总医长兼教员。

1927年,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更名为私立南通医科大学,医院更名为南通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自1912年至1926年张謇逝世,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毕业的西医本科生共168名,中、西医兼修本科生共37名。

1928年8月,私立南通医科大学、私立南通纺织大学和私立南通农科大学合并组建私立南通大学,张孝若为首任校长。李希文、王志鸿、张谊分任医、农、纺织三科科长,医院更名为南通大学医科附属医院。

1930年11月,因民国《大学组织法》中尚无纺织学院,私立南通大学改称为南通学院。

1937年8月,南通遭日本战机狂轰滥炸,南通学院被迫停课。其中医科、附属医院的人员、设备全部迁至扬州。

校园风光(10张)

1938年2月,南通学院医科附属医院被国民政府军政部命名为第七重伤医院,并投入抗战前线,先后救治了600多名从上海等地送来的重伤病员。之后,第七重伤医院辗转来到湖南衡阳。8月,南通学院医科与江苏省立医政学院合并,组建国立江苏医学院。12月,江苏医学院迁到贵州贵阳借当地校舍办学。

1939年,学校迁至重庆北碚,并成立了附属医院,由于当时重庆常受到日本飞机轰炸,学校组建了多支空袭救护队和流动医疗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国立江苏医学院准备迁至镇江,私立南通学院报告要求在原址恢复医科,国民政府教育部很快批准了此报告,于是,远在重庆的原医科的师生们从重庆码头登船,一路顺流而下回到南通。为了办好医科,南通学院时任常务校董张敬礼(张詧之子)特从大生纱厂拿出16亿法币,买下当时的江北医院,用于充实医科、重建附属医院。

1946年,医科正式恢复并招收新生。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南通学院医科在南通学院原址改名为苏北医学院。

图书馆(3张)

1956年,因苏北区党委建制合并,又改名为南通医学院。

1957年,南通医学院大部迁至苏州,更名为苏州医学院,并在南通留设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院。

1958年,苏州医学院南通分院更名为南通医学院。

1962年,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医学院划归第二机械工业部(后先后改为核工业部、中国核工业总公司)。

1981年11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苏州医学院成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2年11月,苏州医学院举办八十年校庆。

2000年4月,苏州医学院并入苏州大学,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院,继而改组成苏州大学医学部。[17]

苏州大学

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

198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

1996年,苏州大学入选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2000年5月,苏州大学庆祝建校一百年。

2007年,第一批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学校。

2008年1月,学校整合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组成苏州大学医学部。

2009年11月,苏州大学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18]

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19]

2011年10月,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成功获批为教育部首批设立的17所“试点学院”之一。

2012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并入苏州大学。

2012年4月7日,苏州大学研究生院挂牌成立,成为教育部宣布取消研究生院设置行政审批之后由高校自主设立的首个研究生院。[20]

2012年11月,入选首批教育部、卫生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同月,学校入选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1]

2013年,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宿舍(2张)

2014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6年6月,苏州大学成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同年,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数据显示,在全球具有创新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苏州大学排名大陆高校首位。[19]

2017年7月,苏州大学成为教育部开展全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14所高校之一。[22]

2017年9月,苏州大学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3]

2017年11月,学校与中国建设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4]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5]

2018年10月,苏州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6]

2018年11月,教育部公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苏州大学入选。[27]

2018年11月26日,苏州大学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8]

2019年1月,学校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9]

2019年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30]

苏州大学学术研究

苏州大学科研成果

苏州大学(17张)

2016年,苏州大学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7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获国家科技部项目25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6项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19项,其中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4项。30项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12项。3项成果获江苏优秀理论成果奖;21项成果获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4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1项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2015年scie收录论文2287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1位,其中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03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2016年苏州大学共申报知识产权1366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68件,授权知识产权1004件。[31]

2017年,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29项,其中重大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60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6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连续六年稳居全国高校20强;2017年,人文社科领域,4项成果获得江苏优秀理论成果奖,1项成果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奖,其中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领域,1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7项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10项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4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089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24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其中“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234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0位;2017年我校共申报知识产权1336件,授权知识产权1033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80件,授权8件)。2017年nature index 及lens平台数据显示,在全球具有创新力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中,苏州大学排名大陆高校首位。[32]

2018年,人文社科领域获得国家级项目37项,其中重大项目4项,重点项目3项;21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第十五届哲社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18项成果获得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1项成果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1人获得“江苏社科名家”称号。自然科学领域,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6项,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19位,蝉联地方高校第1位,连续七年稳居全国高校20强;13项成果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其中一等奖2项。2018年我校共申报知识产权1745件,授权知识产权1181件(其中国际专利申请159件,授权24件)。2017年度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460篇,其中scie收录论文2659篇,“中国卓越国际科技论文”1283篇,分别位列全国高校第23位和第21位;根据nature出版集团发布的全球机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情况:苏州大学2018自然指数在全球机构排名第46位,位列全国高校第9位。在全球专业信息与分析服务机构科睿唯安发布的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榜单中,苏州大学被引18人次,位列全国高校第4位。[33]

苏州大学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9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4个省部级工程中心。[34]

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苏省干细胞与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
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环保功能吸附材料制各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教育部省部共建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血栓与止血重点实验室
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有机废水吸附治理及其资源化重点实验室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颗粒技术工程实验室
全国石油化工行业导向生物医用功能的高分子材料设计与合成重点实验室
工业(化学电源)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国家体育总局机能评定与体能训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薄膜材料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环境保护水体有机污染物树脂吸附法治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丝绸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水处理新材料与污水资源化工程实验室江苏省碳基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现代光学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先进机器人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光学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实验室江苏省临床免疫学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机器人技术及智能制造装备实验室江苏省先进碳材料与可穿戴能源技术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重大神经精神疾病诊疗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吴文化研究基地
苏南发展研究院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省部级工程中心江苏省纺织印染业节能减排与清洁生产工程中心江苏省数码激光图像与新型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数码激光成像与显示工程研究中心血液和血管系统疾病诊疗药物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中外合作科研平台剑桥-苏大基因组资源中心[35]、苏州大学高等研究院[36]

苏州大学学术资源

教学楼(9张)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藏书近500万册,中外文期刊40余万册,中外文电子书刊110余万册,中外文数据库82个。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作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6年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83篇次,其转载量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中居第6位,在全国近2200种被转载的社科理论期刊中居第32位。[31]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

《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 edition)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其前身为1906年创刊的《学桴》,从2011年,学报进行改版,依托校内优势学科,开设特色专栏和专题,实行栏目或专题特约主持人制度,在原有“明清近代诗文研究”、“吴文化研究”和“城镇化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又新增设了“哲学与时代问题”、“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研究”、“法治与社会发展”和“汉语言文字研究”等专栏及“社会保障专题研究”和“学术关注”等系列专题。 2014年1月,《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名栏”建设工程。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educational science edition) 是苏州大学主办的综合性教育科学学术期刊。创刊于2013年12月,开设的主要栏目包括 “高端访谈” “理论前沿” “实证研究” “史海钩沉”“域外比较”“政策分析”“学术争鸣”“热点评论”“经典译介”等。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journal of soochow university law edition)是由苏州大学主办的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法学类学术期刊,创刊于2014年初。开设的主要栏目包括:“本期聚焦”、“学术专论”、“域外译文”、“东吴法学先贤文录”、“学术争鸣”、“经典判例”,主要刊载法学理论研究成果,重大热点思考探讨,中外法律著作赏析和案例评析等。[37-38]

苏州大学办学条件

苏州大学院系专业

二级学院

文学院金螳螂建筑学院其中:

医学部下设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儿科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下设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能源学院。[39]

传媒学院数学科学学院
社会学院物理与光电·能源学部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医学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外国语学院纳米科学技术学院
东吴商学院(财经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王健法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艺术学院沙钢钢铁学院
音乐学院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轨道交通学院[40]
马克思主义学院[41]海外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书院:敬文书院 、唐文治书院

独立法人办学机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老挝苏州大学[39]

苏州大学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9月,苏州大学共设有134个本科专业;5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2个省级一级学科重点学科(含2个培育学科),5个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15个“十三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截至2019年3月,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数学、免疫学共11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31][42-43]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代码学科名称学科代码学科名称
0101哲学0403体育学
0501中国语言文学0602中国史
0701数学0702物理学
0703化学0803光学工程
0805材料科学与工程0821纺织科学与工程
1001基础医学1002临床医学
0202应用经济学0301法学
0302政治学0401教育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1305设计学
0817化学工程与技术1004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0305马克思主义理论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905畜牧学1007药学
0714统计学1009特种医学
0810信息与通信工程0835软件工程
1202工商管理[44]

苏州大学博士、硕士点统计表:

学位点类别学位点数学位点类别学位点数
一级学科博士点28二级学科博士点182
一级学科硕士点50二级学科硕士点248
博士专业学位点1硕士专业学位点24

一级学科博士点: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统计学、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纺织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设计学、工商管理

专业学位博士点:临床医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哲学、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建筑学、纺织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生物医学工程、风景园林学、软件工程、畜牧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特种医学、护理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专业学位硕士点:公共管理、工商管理、金融、税务、国际商务、会计、法律、教育、应用心理、体育、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出版、工程、艺术、社会工作、应用统计、风景园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药学、农业

第四次学科评估结果:

哲学 b-

应用经济学 b-

法学 b+

政治学 b

社会学 c

马克思主义理论 b+

教育学 b-

心理学 c+

体育学 b+

中国语言文学 b+

外国语言文学 b+

新闻传播学 b-

中国史 c+

数学 b+

物理学 b

化学 b+

生物学 c

统计学 b-

机械工程 c

光学工程 b+

材料科学与工程 b+

电子科学与技术 c-

信息与通信工程 b-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b

化学工程与技术 b

纺织科学与工程 b+

生物医学工程 c

风景园林学 c+

软件工程 a-

基础医学 b+

临床医学 b-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c+

药学 b+

护理学 c+

工商管理 b

公共管理 c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c

艺术学理论 c-

戏剧与影视学 c-

美术学 b-

设计学 a-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物质科学与工程)[23][45]

国家级重点学科

纺织工程、内科学(血液病)、放射医学、外科学(骨外)

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

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二期)

政治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纺织科学与工程、临床医学、特种医学、设计学

江苏省重点序列学科

法学、中国语言文学、数学、体育学、系统生物医学

“十二五”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哲学、应用经济、中国语言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学(培育点)、畜牧学(培育点)、统计学、软件工程、护理学[46]

“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

生态型区域(苏南)经济与社会治理研究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弱者权益保护

现代光学与技术

生物导向的功能分子的合成化学

现代蚕桑丝绸工程

现代数学及其在通信编码、生物学和金融学中的应用

功能性软物质及纳米材料

血栓与止血的基础和临床建设

微创脊柱功能重建与骨组织工程

电离辐射效应、损伤救治和防护的机理与应用[47]

苏州大学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1月,苏州大学全校教职工5197人,具有副高级职称及以上人员2489人,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1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发达国家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7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6人,国家“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8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3人,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48]

两院院士:阮长耿、王志新、潘君骅、李述汤、柴之芳、刘忠范、李永舫[49]

外籍院士:john michael kosterlitz(美国科学院院士)、凌晓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陈晓东(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郎建平(欧洲科学院院士)[50-51]

苏州大学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1月,学校建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1]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设计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纺织与服装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2]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实验教学中心、心理与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传媒与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医学教学实验中心、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基础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基础实验教学中心、纺织服装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纳米材料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建筑与城市环境设计实践教育中心、药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轨道交通实践教育中心、冶金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护理学学科综合训练中心[53]

国家级教学团队:数学基础课程群教学团队、基础物理(实验)教学团队

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

国家试点学院:苏州大学纳米科学技术学院[3]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创意产业背景下的导师制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理工结合模式培养化学化工科技创业人才实验基地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面向区域经济的校企合作it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基地、基于后工业时代的纺织类复合型本科专业人才链的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截至2010年)
   专业建设点名称学院(部)负责人年份
汉语言文学文学院刘锋杰2007年
纺织工程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白伦2008年
档案学社会学院张照余2008年
物理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晏世雷2009年
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朱艳琴2009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科学学院黄毅生2010年
放射医学医学部曹健2010年

省级品牌专业(含建设点)(截至2010年)
   专业(建设点)名称学院(部)负责人年份
法学王健法学院胡玉鸿2006年
体育教育体育学院王家宏2006年
汉语言文学文学院刘锋杰2006年
数学与应用数学数学科学学院唐忠明2006年
物理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晏世雷2006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杨季文2006年
纺织工程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白伦2006年
临床医学医学部阮长耿2006年
历史学社会学院王卫平2006年
化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郎建平2006年
金融学东吴商学院万解秋2008年
艺术设计(建设点)艺术学院李超德2010年

省级特色专业(含建设点)(截至2010年)
   专业(建设点)名称学院(部)负责人年份
会计学东吴商学院王则斌2006年
档案学体育学院张照余2006年
生物技术医学部张学光2006年
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学院赵鹤鸣2006年
放射医学医学部樊赛军2006年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学院张林2006年
英语外国语学院王腊宝2006年
化学工程与工艺(建设点)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朱秀林2008年
护理学医学部薛小玲2008年
行政管理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钱振明2008年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建设点)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顾济华2010年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建设点)机电工程学院冯志华2010年

国家级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
   课程名称负责人年份课程名称负责人年份
中文信息处理朱巧明2010年普通物理学晏世雷2008年
细胞生物学张焕相2009/2010年篮球王家宏2007年
医学免疫学张学光2010年中国现当代文学朱栋霖2007年
大学英语应用类课程孙倚娜2009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任平2007年
数学分析与习题课钱定边2008年electromagnetism李成金2007年[54]
法理学周永坤2008年

省部级精品课程(截至2010年)
     课程名称负责人年份课程名称负责人年份
无机化学戴洁2010年服装结构设计许星2010年
基础会计学王则斌2010年工程制图郭旭红2008年
纺织品整理工艺学陈国强2010年中国古代史晁福林2008年
面向对象与c++程序设计杨季文2010年田径邰崇禧2008年
抽象代数唐忠明2010年普通物理实验方建兴2008年
运动生理学张林2010年生理学蒋星红2008年[55]
综合英语王腊宝2010年

所获奖项

据2018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近年来,学校学生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200余人次。2013年学校成功举办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并以团体总分全国第二的成绩再捧优胜杯;在2015年第十四届“挑战杯”中,1个项目获一等奖、2个项目获二等奖,再次蝉联优胜杯。在近四届奥运会上,陈艳青、吴静钰、孙杨和周春秀四位同学共获得了“五金一银一铜”的佳绩,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先生特别致信表示感谢。[56]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7月,苏州大学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18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学校每年招收60余个国家或地区的留学生3000多人次。2007年起学校与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合作建立波特兰州立大学孔子学院。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7年5月,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了“中国符号学基地联盟”。[57-58]

苏州大学校园文化

苏州大学校训校歌

校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unto a full grown man)[59]

注:该校训为东吴大学第一任华人校长杨永清在原英文校训的意译“法古今之完人”上增添而来。[60]

校徽

校徽是学校的象征和标志,包括徽志和徽章。[59]

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中英文的校名,周围是中英文的校训。
徽章是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为红底白字,本科生为白底红字,研究生为黄底红字。规格14×45mm,质料铜镀金。

校歌

葑溪之西,胥江之东,广厦万间崇。

苏州大学-校旗[59]

凭栏四望,虎疁金鸡,一例眼球笼。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皇皇母校,共被光荣,羡我羽毛丰。

同门兄弟,暮云春树,记取古吴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

天涯兄弟,一旦相逢,话旧故乡同。

相期努力,敬教劝学,分校遍西东。

东吴东吴,人中鸾凤,世界同推重。

山负海涵,春华秋实,声教暨寰中。[61]

苏州大学遗产保护

1991年,东吴大学旧址曾作为近现代历史遗迹被列入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苏州东吴大学旧址成为了“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

苏州大学钟楼

炳麟图书馆

东吴樱姿

尊师轩

苏州大学社团组织

团委

苏州大学团委属于校党委和团省委的领导,担负着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团结教育和服务校内广大青年学生,为青年团员成才成长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责任。作为先进青年的群众性组织、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苏大团委在大力推进团的思想教育、组织建设方面,紧扣为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服务这一中心,作出了相应贡献。

学生会

苏州大学学生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群众组织,是党领导和联系学生的纽带,是校内广大青年学生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校。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该会为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江苏省学生联合会和苏州市学生联合会团体会员,接受校党委的领导和校团委的指导。

[提醒] 除特别声明外,该内容由( 高中生受益网)发布,转载请保留文章出处!
  •  我顶 
  • 点击
  • 收藏